行业资讯行业资讯 > 正文

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

编辑:中科  来源:http://www.zhongkejc.net  日期:2014-03-21  字号:    
分享:
 

地球岩石圈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漫长的地质变化后才形成 了土壤。 土壤和人类之间保持着一种自然平衡关系

土壤和其他 环境因素一样对人类起作用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土壤环境 们之间互相依赖、 互相制约、 

密地联系在一起人通过生产活 动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量再以 “三废” 形式向土壤系统排放

造成土壤污染然后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积累人吃了污染的粮 食、 蔬菜等食物后重金属元素就在人体蓄积

产生各种危害 以充分认识土壤污染及危害保护土壤防治污染是十分重要的 任务。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在土壤的无机污染物中突出表现为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

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 镉、 汞、 砷、 铬、 铜、 铁、 锌等砷虽不属于重金属

但因其行为与来源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就对植物需要而言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比较明显如镉、 汞、 铅等

另一类是植物正常发育所需元素且对人体又有一定生理功能如铜、 锌等但过多会发生污染妨碍植物生长发育。

同种金属由于它们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不同其迁移转化特点和污染性质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时

 仅要注意它们的总含量还必须重视各种形态的含量。

 土壤的汞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染灌溉、 燃煤、 汞冶炼厂和汞制剂厂(仪表、 电气、 氯碱工业)的排放。

如一个700 兆瓦的热电站每天可排放汞215 公斤估计全世界仅由燃煤而排放到大气中的汞一年就有3000 吨左右。

含汞颜料的应用、 用汞做原料的工厂、 含汞农药的施用等也是重要的汞污染源。

汞进入土壤后95%以上能迅速被土壤吸持或固定这主要是土壤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因此汞容易在表层积累并沿土壤的纵深垂直分布递减。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 无机态与有机态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正常EH PH 范围内汞能以零价状态存在是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

植物能直接通过根系吸收汞在很多情况下汞化合物可能是在土壤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甲基汞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无机汞有HgSO 4 Hg (OH) 2 HgCL 2 HgO , 它们因溶解度低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能力很弱

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具有剧烈毒性的甲基汞也称汞的甲基化。 微生物合成甲基汞在好氧或厌 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形成脂溶性的甲基汞,可被微生物吸收、 积累而转入食物链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在厌氧有酶催化下

主要形成二甲基汞它不溶于水在微酸性环境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甲基汞。 汞对植物的危害因作物的种类不同而异

汞在一定浓度下使作物减产较高浓度下甚至可使作物死亡。植物吸收和累积与汞的形态有关

其顺序是氯化甲基汞 > 氯化乙基汞 > 醋酸苯汞 > 氯化汞 > 氧化汞 > 硫化汞。

不同植物对汞吸收能力是针叶植物 > 落叶植物水稻 >玉米 > 高果 > 小麦叶菜类 > 根菜类 > 果菜类。

土壤中汞含量过高汞不但能在植物体内累积还会对植物产生毒害引起植物汞中毒严重情况下引起叶子和幼蕾掉落。

汞化合物侵入人体被血液吸收后可迅速弥散到全身各器官当重复接触汞后就会引起肾脏损害。镉 镉主要来源于镉矿、 冶炼厂。

因镉与锌同族常与锌共生所以冶炼锌的排放物中必有ZnO CdO , 它们挥发性强以污 染源为中心可波及数千米远。

镉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也是镉污染的重要来源。镉被土壤吸附一般在0- 15cm 的土壤层累积, 15cm 以下含量显著减少。 

土壤中的镉以CdCO 3 Cd (PO 

4) 2 Cd (OH) 2 的形态存在其中以CdCO 3 为主尤其是在PH> 7 的石灰性土壤 

土壤中的镉的形态可划分为可给态和代换态它们易于迁移转化而且能被植物吸收不溶态镉在土壤中累积

不易被植物吸收但随环境条件的改变二者可互相转化。如土壤偏酸时镉的溶解度增高而且在土壤中易于迁移

土壤处于氧化条件下(稻田排水期及旱田)镉也易变成可溶性被植物吸收也多。 土壤对镉有很强的吸着力因而镉易在土壤中造成蓄积。 

镉在土壤中吸附迁移还受伴随离子如Zn2+ Pb2 Cu2+ Fe2+ Ca2+等的影响如锌的存在就可抑制植物对镉的吸收。 

镉是植物体不需要的元素但许多植物均能从水中和土壤 

中摄取镉并在体内累积。 累积量取决于环境中的镉的含量和形 态。镉在植物各部分分布基本上是 >  > 枝的干皮 >  花、 果、 籽粒。

水稻研究表明同样规律即主要在根部累积为总 量的8215% , 地上部分仅占1715% , 其顺序为根 > 茎叶 >   > 糙米。 

土壤中过量的镉不仅能在植物体内残留而且也会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危害。 镉能使植物叶片受到严重伤害

 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受到抑制造成生物障碍降低产 在高浓度镉的毒害下发生死亡。 

镉对农业最大的威胁是产生 “镉米”  “镉菜” , 人食用这种被 镉污染的农作物则会得骨痛病。

 另外镉会损伤肾小管出现糖 尿病镉还会造成肺部损害心血管损害甚至还有致癌、 致畸、 致突变的报道。 

 铅是土壤污染较普遍的元素。污染源主要来自汽油里添 加抗爆剂烷基铅汽油燃烧后的尾气中含大量铅飘落在公路两 侧数百米范围内的土壤中。

另外矿山开采、 金属冶炼、 煤的燃烧 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在矿山、 冶炼厂附近土壤含铅量高达 1500cmö kg 以上 

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三废” 中的铅也大量进入农田一般进入土壤中的铅在土壤中易与有机物 

结合不易溶解土壤铅大多发现在表土层表土铅在土壤中几乎不向下移动。 植物对铅的吸收与积累决定于环境中铅的浓度、 土壤条 

件、 植物的叶片大小和形状等。植物吸收的铅主要累积在根部只有少数才转移到地上部分。积累在根、 茎和叶内的铅

可影响 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受害。铅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叶绿素 下降。阻碍植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

谷类作物吸铅量较大但多 数集中在根部茎秆次之籽实较少。 因此铅污染的土壤所生产 的禾谷类茎秆不易作饲料。 

铅对动物的危害则是积累中毒。铅是作用于人体各个系统 

和器官的毒物能与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 酶和氨基酸内的官能 团络合干扰机体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动导致对全身器官产 生危害。 

 铬的污染源主要是铬电镀、 制革废水、 铬渣等。铬在土壤 中主要有两种价态: Cr 6+ 

Cr 3+ 

 土壤中主要以三价铬化合物存 

当它们进入土壤后, 90%以上迅速被土壤吸附固定在土壤 中难以再迁移。Cr 6+ 

很稳定毒性大其毒害程度比Cr 3+ 100 倍。而Cr 3+ 

则恰恰相反, Cr 3+ 

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土壤 

胶体对三价铬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并随PH 的升高而增强。土 壤对六价铬的吸附固定能力较低仅有815%3612%

不过普 通土壤中可溶性六价铬的含量很小这是因为进入土壤中的六 价铬很容易还原成三价铬这其中有机质起着重要作用

并且 这种还原作用随着PH 的升高而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已证 PH 615815 的条件下

土壤的三价铬能被氧化为六价 同时土壤中存在氧化锰也能使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因此三价铬转化成六价铬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植物对铬的吸收, 95%蓄积于根部。据研究低浓度Cr6+能提高植物体内酶活性与葡萄糖含量高浓度时则阻碍水分和营 养向上部输送并破坏代谢作用。 

铬对人体与动物也是有利有弊。人体含铬过低会产生食欲 减退等症状。而Cr 6+ 

具有强氧化作用对人体主要是慢性危害

长期作用可引起肺硬化、 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甚至引发癌症。 

 土壤砷污染主要来自大气降尘、 尾矿与含砷农药燃煤 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来源。

通常砷集中在表土层10cm 左右只有 在某些情况下可淋洗至较深土层如施磷肥可稍增加砷的移动 性。 

土壤中砷的形态按植物吸收的难易划分一般可分为水溶性 砷、 吸附性砷和难溶性砷通常把水溶性砷、 吸附性砷总称为可 给性砷是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

 土壤中砷大部分为胶体吸 收或和有机物络合——螯合或和磷一样与土壤中铁、 铝、 钙离子 相结合形成难溶化合物或与铁、 铝等氢氧化物发生共沉。

PH  EH 值影响土壤对砷的吸附, PH 值高土壤砷吸附量减少而 水溶性砷增加土壤在氧化条件下大部分是砷酸砷酸易被胶 体吸附而增加土壤固砷量。

EH 降低砷酸转化为亚砷酸 促进砷的可溶性增加砷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有机态砷 后可在体内逐渐降解为无机态砷。砷可通过植物根系及叶片的 

吸收并转移至体内各部分砷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器官。 作物根 

茎叶、 籽粒含砷量差异很大如水稻含砷量分布顺序是稻根 >茎叶 > 谷壳 > 糙米呈自下而上递降变化规律。 

砷中毒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砷对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状是 

叶片卷曲枯萎进一步是根系发育受阻最后是植物根、 茎、 叶全 部枯死。 

砷对人体危害很大在体内有明显的蓄积性它能使红血球 溶解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具有遗传性、 致癌性和致畸性 等。 

QQ客服热线